媒体关注
解码“恒丰逆袭”之谜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15-07-17 00:00 [关注]:
解码“恒丰逆袭”之谜
(德州日报报道网址http://epaper.dezhoudaily.com/dzrb/html/2015-07/08/content_339033.htm)
在今年纺织行业市场低迷的背景下,恒丰集团逆势发展,宁夏石嘴山市、新疆奎屯市、云南保山市等地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总纱锭数达106万锭,理事单位达25家,这背后的秘密是什么?
2015年5月9日,德州恒丰集团总投资4亿元的15万锭高端纺织项目落户云南省保山市,该项目从初次接触到正式签约仅用了11天,再次展示了 “恒丰速度”。目前,德州恒丰集团拥有106万锭纱线规模,理事单位达25家,宁夏石嘴山市、新疆奎屯市等地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在2014年中国棉纺织主营业务收入排名中居第15位,化纤短纤混纺纱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排名第1位。今年以来,集团各公司呈现产销两旺的发展态势,前5个月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9.6%。
而7年前的恒丰,发展举步维艰,纱线规模只有7.5万锭,濒临破产。是什么原因让它逆袭成功?近日,记者走进该企业探寻“恒丰速度”背后的秘密。
一切围绕市场转,生产适销对路新产品
在恒丰集团技术研发中心,各种纱线织成的面料琳琅满目,“这是竹纤维、大豆纤维、玉米纤维、牛奶纤维,还有甲壳素纤维、铜氨纤维、AB纱、缎彩等,共100多个系列、1800多个品种,市场上最流行、客户最想看到的产品,我们这里都有。 ”该集团理事长苏建军介绍。
苏建军认为,传统纺织企业发展转型首先要牢固树立以市场导向为第一需求的理念,一切围绕客户需求转,紧盯市场前沿,开发出适销对路甚至引领行业发展的产品。
恒丰集团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成立了恒丰纺织技术研发公司,将集团的顶尖技术人员聚集到一起搞研发,还借鉴海尔的经营理念,盖起了3000平方米的中试车间,由客户提供纱线样品,企业将其生产出来,然后织布染色,让客户第一时间看到纱线效果。凭借雄厚的研发实力,该集团先后有90余个新产品通过省级鉴定,成为我国新型纤维研发、生产的领军企业。
不仅要研发出新产品,还要与市场“无缝”对接。奥地利兰精公司是全世界生产和营销纤维素纤维的佼佼者,恒丰集团与该企业有着良好的合作,同时还与日本东洋纺、三菱、东丽及旭化成等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现在各公司的产品不愁销,因为许多新产品在研发时就被客户预订了。 ”苏建军说。
灵活的股权结构破解“融资瓶颈”
恒丰集团在成功改制的基础上,大胆探索“股权多元”,各子公司的股东结构中有客户、员工和各类社会资源。苏建军表示,每增加1万纱锭,他们自己的投资不足20%,80%多源于社会力量。现在的陵县恒丰,公司的股份只有10%,骨干员工加起来也仅占 30%至40%的股份,其余的50%至60%都属于客户和社会人士。尤其是一些大客户,由于看好恒丰发展,采取设备入股或直接投资的方式加盟发展,从而有效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难题。
在公司管理架构方面,企业将经营权和管理权分离。集团公司所属的25家企业,全部为集团总公司的理事单位,由总经理负责生产运营,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同时集团对这25家理事单位加强指导协调,每周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协调各种问题,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抱团发展。 “集团下属公司大宗物资采购实行统一团购,1吨原料降低成本100元至300元,相当于1吨纱的利润增加了100元至300元。 ”苏建军说。
“一年企业靠老板,十年企业靠制度,百年企业靠文化”
“虽然我们现在是民营企业,但国有企业的优良传统不能丢,不仅要继承还要创新。 ”该集团党委书记马保东认为,一年企业靠老板,十年企业靠制度,百年企业靠文化。
恒丰集团企业文化,以“恒丰仁和、仁和恒丰”为核心价值观,讲诚信、建和谐,把客户、股东、员工、社区的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共生共荣,为集团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持续健康发展,他们不仅有效地化解了改制前沉重的债务和人员包袱,还实现了老职工重新上岗,按期缴纳五险一金,增强了技术骨干和老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各分公司也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提供福利保障。
集团成立了恒丰纺织员工爱心互助基金会,企业高管将股息收入捐献出来,帮助困难员工。在用人机制上,集团坚持“赛马不相马”理念,中高层管理人员主要从一线员工中发现培养,仅去年就有近20名30岁以下的一线员工走上了中高层管理岗位。 本报记者 杨德林 通讯员 陈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