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丰集团感谢您的到来! | 公众号 | 阿里商铺 | 新新纺 | ENGLISH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动态 > 媒体关注 > >
媒体关注

德州恒丰集团亮相《中国经济导报》两会特刊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12-03-06 00:00  [关注]:

 

“1”变“11”的“朝阳”奥秘

 

本报记者 崔立勇

刊于:《中国经济导报*两会特刊》2012年3月6日

 

红褐色砖墙搭成的车间,齐刷刷排在道路两旁粗大的法桐树,看起来陈旧但却很结实的黄色油漆办公桌……一切仿佛都在向人们诉说着山东德州这家纺织企业的悠久历史。

记者迎着扑面的春风走进厂区铁栅栏大门,没有保安,只有传达室中穿着工作服的认真而又热情的阿姨。一位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采访纺织工业的资深记者说,当年我国纺织企业几乎都是按照原苏联统一的图纸建设,因此全国大江南北的纺织厂面貌大同小异,都被深深打上了“计划”的烙印。

也正是这个经历几十年风雨岁月的厂区,伴随了老牌纺织企业的辉煌,目睹了负债累累、濒临倒闭的困境,更见证了企业改制,用3年时间从7万纱锭发展到40万锭并跻身中国纺织“百强企业”的蓬勃……

 

 

 

 求证1:企业改制不是灾难

总部位于山东省德州市东方红路上的德州恒丰集团是一家年轻的“老”企业。它正式成立于2011年7月,至今不满一周岁;它的前身是德州恒丰纺织有限公司,1981年建厂,1998年加入德棉集团,原是一家国有企业。

2008年9月,经德州市政府批准,德州恒丰纺织有限公司从德棉集团分立出来,并于2009年进行股改成为民营企业,彻底走向市场。德州恒丰集团党委书记马保东告诉记者,2008年企业濒临倒闭,身背1.6亿元负债,资产负债率接近可怕的140%。

“改制不是灾难。”那时候,公司董事长苏建军带领领导班子成员一遍又一遍地告诉员工,也一遍一遍地告诉自己,对于包括他自己在内的2200多名员工,国有控股的老厂改制前所未有,也惊天动地。

改制并不容易,企业的点滴蜕变,马保东如今回忆起来依旧历历在目。据马保东回忆,企业的管理层和业务骨干当时可以离开,也有能力重新找到一份不错的新工作,但他们情系恒丰、舍不得这个纺织老厂,他们选择留下,和恒丰共走一条充满无数挑战的复兴之路。

“改制带来新的变化,新的希望。”马保东说。

令马保东感动的是,德州恒丰公司改制时需要大家集资入股,公司领导班子、管理人员一起带头,广大员工积极参与,竭尽全力为企业“输血”,拯救奄奄一息的恒丰。2200多名员工,1300多人入股,将自己的命运和企业绑在了一起。

“花自己的钱,为自己的事。”马保东的话让人不难想象,改制后的企业迸发出怎样的劲头。2008年9月,在德州市陵县,由德州恒丰公司管理人员和员工集资入股成立了陵县恒丰纺织品有限公司,破例在北方的冬季开工,在外界的怀疑中硬是用几个月就完成了建设任务,2009年5月份一期5万纱锭全部开齐,之后,恒丰人在2010年和2011年相继建设了二期和三期各五万纱锭,这在陵县被称为神奇的“恒丰速度”。

令马保东欣慰的是,三年多过去了,改制时他在一次次的产权制度座谈会上对员工的承诺统统没有落空。工人作为企业主人的地位没有变。改制后的企业,保留了老厂的优良传统,每年两次的职工代表大会都要对企业负责人的工作报告、员工福利事项进行审议。员工的待遇没有降低。改制前享受的一切待遇,改制后全部保留,而且还要多还要好。在分配制度上,进一步向在车间一线工作的工人倾斜。恒丰集团确定了每年提高员工收入10%的目标,这几年均超额实现。

“理念比国企还国企。”马保东这位“老纺织”经历了企业不同的所有制,但他说国有企业好的精神没有丢。

据马保东介绍,德州恒丰集团2009年成立了“恒丰纺织员工爱心互助基金会”。基金会的启动资金是德州市政府奖励企业领导班子的4.2万元和员工自愿缴纳的启动性基金。之后经历全体员工的三次爱心捐款,共募集善款38.7万元。2012年伊始,恒丰集团德州恒丰纺织公司的高管人员向公司全体员工庄严承诺并集体签字——放弃每人在职期间的股权收益,将其全部捐献给公司爱心互助基金会。这些收益每月总共达1.06万元,其中恒丰集团理事长、德州恒丰公司董事长苏建军一人每月就捐出7500元。

凡是员工生日,都会有部门负责人送上一张由董事长亲笔签名的生日贺卡和礼品券;生病住院,部门负责人携带食品前去探望;员工家中有父母、公婆或岳父岳母等老人病故,送上100元爱心礼金前去慰问;子女上学遇到困难,给予1000-2000元救助……2010年公司还做出决定,对住院员工报销后的自费部分给予15%-40%的爱心救助。

 

求证2:客户变成了股东

“整体而言,纺织产业产能过剩。”德州恒丰集团理事长、德州恒丰纺织公司董事长苏建军做出自己的判断。

苏建军告诉记者,从数量上划分纺织产业,大型企业比例不足10%,生产规模仅在1万-2万锭的小型企业比比皆是。

再看经营情况:山东如意、山东鲁泰、蝶安芬等大型品牌纺织企业具有竞争优势,具有良好利润空间,产品供不应求;中型企业采用了较为先进的生产设备,产品质量有保障,生产经营步入良性循环,处于上升发展阶段;小型企业产能有限,产品常规雷同,多处于维持或亏损状态,已经停产或半停产。

“纺织企业需要做的不是‘做大做强’,而是‘做强做大’。”苏建军坚持,对于大多数纺织企业而言,不能盲目贪大求全,苦练内功方能顺利前行。

为了能够做强做大,德州恒丰集团特别看重“联合发展”。

作为刚刚改制的企业,恒丰需要更新设备、扩大生产、提高工艺水平……可是,资金从哪里来?

“恒丰自己没有那么多钱,但如果寻找到理念相通的伙伴,恒丰就有了钱。”苏建军说,恒丰集团希望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大舞台,发动资源,与合作伙伴们共同上演一出大戏。

客户、供应商、研发机构……过去恒丰集团的上下游,如今与恒丰集团实现了肩并肩。目前,恒丰集团是奥地利兰精公司、中国天竹联盟的会员单位,享有新型纤维的优先权;2010年,与唐山三友、深圳贝利爽开发特种纤维色纺纱项目,实现跨区域产业链合作;2011年,与日本蝶理株式会社、青岛雪达合资兴建了高档服装生产项目……恒丰集团不断开发新的运营模式,独树一帜的成长之路造就了自身强大的竞争力。

资金引进来,技术拿进来,管理吸收进来,甚至生产设备都不是自己购买,而是采用融资租赁模式。就是这样的合作,让恒丰集团在短短3年多时间内,实现了生产规模从7万纱锭到40万纱锭的奋力一跃,现辖德州恒丰纺织、陵县恒丰纺织、陵县恒宇纺织、平原恒丰纺织、临邑恒丰纺织、陵县恒丰羊绒、德州恒蝶服装等11个公司,集特色纺纱、羊绒精纺、服装、物流、三产服务、纺织贸易于一体。

在恒丰集团的11家企业中,有的企业是恒丰集团控股,有的企业恒丰集团的股份只占10%,但这丝毫不会影响恒丰集团多元化的发展和产业链的延长。

“这是一个大合作的时代。”苏建军认为,在新世纪的市场条件下,单独纺纱织布的企业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单打独斗远远赶不上大家相互融合中的联合发展。

联合还是联合,苏建军多次向记者强调合作的重要。他认为,联合是生产型企业自身发展的捷径,也是共同抵御风险的妙招。

“让恒丰成为产业链中的一环,成为产业集群中的一员。”苏建军说,合作是共享的前提,有了上下游的集团作战,供求信息便会以最快的速度传递,企业对市场的反应就会非常灵敏。

 “这种合作,恒丰没有模仿别人,别人也很难从恒丰学走。” 在苏建军看来,恒丰集团的合作发展是主动出击的结果。他说,恒丰集团的四个特点让其与合作伙伴的协作之路越走越快顺:宽广的胸怀,摒弃自顾自的狭隘心态;规范的管理,几十年的工作团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诚信的精神,合作伙伴相信与恒丰的合作会带来共赢;奉献的精神,无论是管理层还是普通员工劲往一处使。

 

求证3:在传统棉花产区使用新型纤维

“我不同意这种观点。”苏建军的语气充满了年轻企业家的自信和山东汉子的坚定。

针对我国的纺织有一种说法——我国的纺织产品品质不高,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对拉动内需贡献有限。苏建军在纺织行业已经摸爬滚打了几十年,他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后,我国纺织工业的工艺水平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产品的质量和多样性完全能够适应市场的需要。他说,我国纺织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而且出口到多个国家,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据苏建军介绍,我国纺织工业精深加工不断深入,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并不为行业外所熟知。

德州市有着数百年的植棉历史,也是全国重要的产棉区之一。当地土质和气候适宜棉花生长,棉花质量非常好,地处德州的恒丰集团有着资源的自然优势。然而苏建军告诉记者,德州恒丰集团的所有原材料中,棉花只占15%左右,唱主角的已经变成了新型纤维。

究其原因,苏建军解释说是市场导向的结果。恒丰集团的产品盯住市场需求,根据消费者和客户的要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他进一步解释说,我国的纺织工业正随着新型纤维的推动而发展。以再生纤维素纤维为例,这种新型纤维光滑柔软,吸湿性、透气性超过棉纤维,用其制成的贴身衣物品质较之以往提升了不少。

苏建军说,只有深入研究市场变化,善于发现何种产品适销对路,生产才有了针对性,市场需求才能得到精准满足。在恒丰集团的11家企业中,每家企业也各自根据市场需求定位,特色明显。

据了解,恒丰集团先后有60余项新产品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40多项新产品填补了国际空白、国内空白,5项新产品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试产计划,恒丰成为了中国特色纤维针织纱创新研发生产基地。

棉花传统产区,纺织传统企业,这种转型意味着什么? “转型不难,但是在市场上被认可却必须经过艰苦的努力。”苏建军说,转型的关键还在提高产品质量,用品质占领市场。

在恒丰集团的采访中,记者恰好遇到从香港来的女客商,她在广东中山销售恒丰集团的产品。她告诉记者,恒丰在她眼中的感觉仿佛是香港一家几代人多年钟爱的某家茶餐厅,值得信任,充满感情。

在苏建军看来,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产品各项指标的稳定。苏建军说,恒丰集团不追求“过剩的”质量,而是力争控制指标的波动。“保证产品品质不能靠一时的指标最高值,质量出问题恰恰发生在指标最低值之时。”

 

求证4:劳动密集的纺织业呼唤政策扶持

苏建军坦言,纺织业如今正处在“内外交困的艰难时期”,利润率也在不断降低。

他告诉记者,纺织企业的压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企业的高成本。

成本压力首先来自棉花价格上涨,国内棉花与国际棉花价格有时存在4000元/吨的差距,这使得我国纺织企业出口压力增大;第二来自用电和运输成本的不断增加;第三来自融资成本高,因为被认定为过剩产业,所以从银行贷款很困难。

苏建军呼吁,纺织企业需要更多的关爱。

“现在银行贷款政策是对纺织企业的‘一刀切’,无论企业的生产状况和工艺水平如何。我国对纺织企业棉花采购执行13%的进项税率,产品销售执行17%的销项税率,增值税‘高征低扣’相差4个百分点。”苏建军建议,尽快采取措施对现状进行改变。

苏建军说德州恒丰集团很想给员工多增加些收入,但是企业的压力也很大。

“集团共有5000多人,每人每月增加100元,每月总共就要增加50多万元。” 苏建军说,尽管采取先进的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纺织行业仍属劳动密集型,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他说,从这个角度而言,纺织这一涉及民生的产业理应得到更多的政策帮扶。

纺织业正在进行着“优胜劣汰”的痛苦过程。“‘重新洗牌’是市场的规律,没有人能够改变。”苏建军说。

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什么是致胜的法宝?苏建军说,纺织企业为数众多,要想从中脱颖而出,未来必须塑造自己的品牌,响当当的品牌会给处于产业链不同位置的企业都带来持久的益处。

苏建军还特别强调了服务的重要性。他说,在过去,纺织企业卖出产品往往就是终点,而今订单完成了不算结束,还要了解客户的反馈,客户有什么问题尽快解决,有新的要求就通过科研争取实现。

“客户想到的,你帮他做到了;客户没有想到的,你帮他想到了。”他说,服务不仅是售后的,也是售中的,更是售前的——客户需要的新产品需要一周时间,恒丰就争取3天交货;客户需要半成品,恒丰就提供成品供客户选择;客户希望生产服装等,恒丰就为客户提供流行趋势等市场信息;客户之间如果恰好有合作的可能,恒丰就牵线搭桥……

  

编辑手记:城市化造就最大的内需

“我对中国的纺织行业有信心。”苏建军说,信心一方面源于纺织行业自身,另一方面来自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 

 

苏建军说,尽管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规模庞大,但是平均算下来,中国人的纤维消费量在世界范围内还处于中等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巨大差距。这也就意味着我国居民对纺织产品的需求仍有不可低估的潜力。纺织的终端产品不仅包含衣帽鞋袜,而且还有窗帘、被单、桌布等,纺织品甚至在水利、交通、建筑、新能源、农业、环保和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有钱花并且敢花钱,苏建军认为,这是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的两个重要前提。他对这两个前提都很乐观。

他说,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钱包越来越鼓;与此同时,随着医疗、义务教育等社会保障逐步建立健全,大家的后顾之忧将越来越少,也就有了更多花钱的理由。

“衣食住行,衣是第一,纺织行业是扩大内需的最大受益者。”苏建军说,对大多数消费者而言,购买汽车等大件需要攒钱并反复比较,但是购买衣服等纺织品就简单快捷得多。

苏建军认为,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将为纺织业带来源源不断的需求。他说,我国的城市化率刚刚超过50%,还有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未来每年都将有数以千万的农民进入城市成为市民,他们将是拉动纺织业飞驰的马车。

苏建军将纺织工业未来的希望放在了城市化上,而恒丰集团也在用行动诠释着城市化的意义。

德州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即使在山东省内,城市化率也排在后面。恒丰集团目前拥有5000余名员工,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德州的农村。这些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在恒丰集团实现了从农民到工人的身份转变。

“恒丰从来不叫自己的员工‘农民工’,员工要在企业中锻炼成有组织、有纪律、有技能的新型产业工人。”德州恒丰集团企业文化部部长、德州恒蝶服装公司董事长、国家一级企业文化师赵秀珍说,农民从农村进入企业工作,就已经从农民变成了工人,这是企业的要求,也是员工提升自身素质的需要。

赵秀珍告诉记者,在恒丰人看来,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其中的人才文化倡导“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可成才”。

“当今的年轻人工作难道仅仅是为了挣钱?当然不是。”赵秀珍说,员工渴望全方位的提高。因此,恒丰集团与德州学院联合开设了中专班,参加的员工经过3年的学习,将获得国家承认的中专学历文凭,员工上班和学习两不误。

员工埋头工作,抬头也有了自己的职业规划。赵秀珍告诉记者,在恒丰集团,员工有两条上升路径:第一是提高技能水平,考评技师,成为业务骨干;第二是培养管理才能,成为班组、部门甚至企业的负责人。

 

“快乐工作,幸福生活。”这是恒丰集团的理念。“城市化不只是物质生活的丰富,更在于员工心底感受幸福的能力。”赵秀珍说,恒丰集团通过心理疏导和专题活动,让新员工懂得感恩、学会爱的表达,爱和感恩是一个人幸福和快乐的源泉。一位青年员工很开心地告诉记者:“在恒丰上班就像在家一样,我来了才一年多,就从一个懵懂的孩子长大成人了,懂了很多很多做人的道理。”恒丰集团的企业所在社区都把孩子送进恒丰作为最好的选择,据了解,当全国不少企业都面临招工难的问题时,恒丰集团却从没为招工发过愁。靠口口相传,在恒丰集团,母女俩、姐妹俩在一起工作并不少见。

德州市的经济发展在加速,城市也越来越漂亮。最新的消息说,德州恒丰集团正在加紧德州恒丰工业园建设,流过无数汗水、留下美丽青春的恒丰员工们也将迎来又一次更大发展的机遇。在正在建设中的德州恒丰工业园,百万纱锭、百亿产值的“双百”目标还在等待着这批不知疲惫的纺织人去实现。苏建军告诉记者,他们不会让一直帮助支持企业的德州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失望,不会让德州的父老乡亲失望。

 

       
【上一篇】: 下一篇:苏理事长与业内专家、同行坐而论道议“非棉”
【下一篇】: 上一篇:幸福指数是一项重要指标
关于恒丰| 产品中心| 资讯动态|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德州恒丰集团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恒丰工业园 鲁ICP备13018483号-1

鲁公网安备 37140302000209号

技术支持:金轩网络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