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下午,中央新闻媒体观摩团一行35人在大武口区委常委、隆湖扶贫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毛学军、大武口区宣传部副部长马娟的带领下,来到宁夏恒达纺织,观摩扶贫车间解决当地劳务移民就业情况。宁夏恒达纺织总经理马元营、副总经理张淑华热情接待观摩团一行。
马元营引领观摩团进入二期车间,对公司打造扶贫车间、解决劳务移民工作中的亮点及取得的成绩向媒体朋友做了详细的介绍。随后观摩团的记者对公司的领导和员工展开采访。
观摩结束后,总经理马元营接受记者采访,并表示,随时欢迎媒体朋友能够常来企业观摩采访,帮助我们把企业在建设发展中好的做法宣传出去,提高我们企业的知名度。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做好扶贫项目运作,以带动贫困人口就业为目标,努力实现精准扶贫,落实好各项扶贫优惠政策,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陈银银 报道)
附:中新网媒体观摩后对宁夏恒达的报道
中新网石嘴山6月16日电 (记者 李晓喻)“我觉得已经奔到小康了!”说起现在的生活,恒达纺织有限公司劳务移民扶贫车间工人马建建一脸满足。
马建建2012年从有“苦甲天下”之称的宁夏固原搬来石嘴山市,在这家扶贫车间工作已有五年。“以前在固原种地,一家子一年也就赚四五千元(人民币,下同),现在一个月我就能挣4700元,算比较高的工资了”,她笑着说,如今一年家里能存四五万,还买了套54平米的新房。
像马建建这样靠“扶贫车间”摆脱贫困的人不在少数。同为纺织女工的岳银川说,以前自己在固原做农活又苦又累不说,一年只能赚几千元,而现在她家每年都能存个五六万元,“和在固原的日子比简直不能想象”。
据介绍,目前恒达纺织有限公司已吸纳了附近900多名搬迁群众就业,其中80%都是女员工,人均增收4.5万元。
现在,扶贫车间已在宁夏不少地方蔚然成风,成为助力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工具。
惠农区燕子墩乡海燕村党支部书记何鹏介绍说,村民建档立卡贫困户多数学历都在小学甚至小学以下,劳动技能较差,外出务工压力较大。为了能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加收入、照顾家里两不误,乡里争取了1800多万元的投资,引进一些企业在当地建设编织袋生产线、袜子生产线,主要招募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现在,扶贫车间每年能安置就业124人,年人均收入增加2万元左右。
走进海燕村的扶贫车间,两鬓斑白的老人们正麻利地套着编织袋。何鹏说,该车间有三五十位50-60岁的老年人在这里工作,领计件工资。“刚开始的时候他们不熟练,一天也就挣20多元,现在每月能有1800-2600元不等的收入,这样老人有事做、有钱赚,生活更有保障。”
分析人士认为,扶贫车间把过去简单的“送钱上门”变成了“送工作上门”,实实在在地激发了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不仅能够提高贫困民众的素质和劳动技能,也有助于解决留守妇女、老人面临的许多实际困难,是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脱贫良策。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已明确提出,要支持扶贫产业恢复发展。人社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务院扶贫办也印发通知,将支持扶贫车间建设,推进扶贫车间复工复产,优先吸纳搬迁贫困劳动力。有理由期待,在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今后各类“扶贫车间”将得到更大力度扶持。
新闻来源: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