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是人们熟知的一种菜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豆腐,发明于贵族,流传于民间。它可以是皇上餐桌上的御膳,也可以是老百姓家中的淡饭,他能上能下,随遇而安,它从未因地位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内涵,也不会因烹饪方法的不同而改变自己的品质。
一部电视剧的经典台词让我明白了豆腐蕴含的深刻哲理:豆腐的形成就如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一个人刚涉世,就像一粒又圆又硬的黄豆劲儿劲儿的,梆硬梆硬的,因为它又生又腥,就把它放在磨盘磨,之后才会变成又白又嫩的豆腐,正如人的成长,从不成熟到成熟都有这么一个被锻造的过程,经历越坎坷,经验越丰富。
豆腐虽然营养丰富,可他本身却没什么味道,因此做菜时可浓可淡,但豆腐最美在于它善于合作,几乎可以和所有的食材百搭。即使地位有了落差,但它依然保持着那种纯净,环境在变,豆腐却以它独有的特性融进各种菜肴,以其千面的变化来适应人们的挑剔的口味儿,做干了我是干豆腐、豆腐皮,还可以做腐竹,水大了可以做水豆腐、豆腐脑、豆浆,即使被人们遗忘在角落,他还会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在你的面前——臭豆腐。豆腐随遇而安的品性就如人在社会的生存,“适者失存,悖者淘汰” 有许多人很难适应突变的环境,但豆腐却以不变应万变,从容不迫的从古至今被延传下来,并受到一代代人的青睐。
豆腐的生存秘诀还在于它决不做“差不多”先生,如果烹饪者想把豆腐做到真正入味,那就需要小火慢炖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如果烹饪者不够用心,只是敷衍的话,那豆腐给予你的也只是他的表面,当你咬开之后才会发现,豆腐的内在依然如故,这就告诉我们你想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就必须要有同样甚至于高出这个价值的付出。每想到豆腐的这种品性就会让我不自觉的联想到我们的恒丰文化,一个企业如果想要做到成功,做到长久,那是需要修炼内功,提高自身的内涵,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用自身的信誉树立起自己在人心目中的丰碑,才能实现百年乃至永久的生存。